• 热点研报
  • 精选研报
  • 知名分析师
  • 经济数据库
  • 个人中心
  • 用户管理
  • 我的收藏
  • 我要上传
  • 云文档管理
  • 我的云笔记
  •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夯实复苏基础的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2023年中期)(总第63期)-230630

    日期:2023-06-30 15:01:03 研报出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研报栏目:宏观经济 刘晓光,刘元春,闫衍  (PDF) 110 页 1,863 KB 分享者:18***6
    请阅读并同意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

    1. 用户直接或通过各类方式间接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服务和数据的行为,都将被视作已无条件接受本声明所涉全部内容;若用户对本声明的任何条款有异议,请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全部服务。

    2. 用户需知,研报资料由网友上传,所有权归上传网友所有,慧博投研资讯仅提供存放服务,慧博投研资讯不保证资料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或品质;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内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权的情形,应该及时向慧博投研资讯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慧博投研资讯将遵循"版权保护投诉指引"处理该信息内容;

    4.本条款是本站免责条款的附则,其他更多内容详见本站底部《免责声明》

    研究报告内容
    分享至:      

      2023年是疫情影响消退与经济秩序归位的一年。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中国经济核心任务是实现宏观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微观基础深度修复,进而重返扩张性增长轨道。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上半年,在前期积压需求释放、政策性力量支撑和低基数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恢复性增长态势明显,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呈现出“触底反弹”的运行特征。然而,当前宏观经济的回暖向居民就业和收入状况的传导、向企业绩效状况的传导、向市场信心的传导还存在着明显的时滞和阻碍,“宏观热、微观冷”成为上半年中国经济另一突出特征。这使得对本轮中国经济复苏更为关键的——微观基础和预期的改善,进而实现从恢复性增长向扩张性增长的转变,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不同于以往经济周期,在经历了三年疫情管控之后,本轮中国经济复苏需经历社会秩序与交易修复阶段、资产负债表修复阶段、常态化扩展阶段等三个不同阶段,而且在阶段转换上也可能会遭遇阻碍。当前中国经济复苏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换的关键期,这既是中国经济复苏的恢复性增长期,也是各种潜在风险显化和矛盾的集中爆发期。经济复苏的痛点与难点集中表现为“五个20%”,即青年群体调查失业率突破20%、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0%、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0%、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缺口高达20%。这“五个20%”表明相关领域压力已经突破自我修复能力,在宏观调控下集中治理好这“五个20%”也就牵住了中国经济复苏的牛鼻子。

      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在上半年实现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加快微观基础的修复,并不断改善市场预期,进而迈向扩张性增长。支撑中国经济实现扩张性增长的有利因素包括:二十大召开和疫情防控调整开启新一轮建设周期;十四五规划项目中期将发挥更大的投资拉动效应;宏观政策传导效率提升将更有效发挥稳增长作用;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转入下降通道的成本降低效应;中国通胀水平保持低位使得货币政策仍具有较大空间;中国与世界经济周期的不同步产生的风险对冲效应。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实现向扩张性增长的转变,中国经济还面临诸多短期风险和中长期挑战。下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六大短期风险点包括:宏观政策力度不足或提前回撤导致复苏进程中断的风险;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共振造成较大中短期下行压力的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压力上扬的结构性区域性风险;全球经济放缓导致中国出口增速再次回落风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引发中国资本市场波动风险;俄乌冲突导致国际对立产生强烈经济外溢效应。中国经济复苏需要应对的四大中长期挑战包括:在复苏过程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累积问题;在复苏过程中深度修复微观基础和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在开放发展中巩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在改革开放中解决中国经济存在的深层次扭曲问题。

      根据上述定性判断,设定系列参数,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情况预测如下:

      1、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在曲折中前进”的复苏走势,并高度依赖政策取向。在基准情景下,预计第一至四季度当季同比实际增速分别为4.5%、7.7%、4.5%、5.9%;累计同比增速为4.5%、6.2%、5.6%、5.7%,即上半年经济增速为6.2%,全年经济增速为5.7%。中国经济将逐步完成宏观经济基本面修复、微观基础修复和预期全面改善三大阶段性任务,从而为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然而考虑到政策敏感性,基于不同的政策取向,2023年经济复苏可能呈现出其它两种不同情景:

      1)在需求驱动情景下,宏观政策定位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充分释放,预计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当季同比实际增速分别为4.5%、8.8%、5.1%、6.1%;累计同比实际增速分别为4.5%、6.7%、6.1%、6.1%,即2023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6.7%,全年经济增速为6.1%。

      2)在供给依赖情景下,宏观政策定位于总需求底线管理,继续依赖工业和服务业生产驱动经济增长,预计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当季同比实际增速分别为4.5%、7.3%、4.1%、5.1%;累计同比实际增速分别为4.5%、6.0%、5.3%、5.2%,即2023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6.0%,全年经济增速为5.2%。

      2、在基准情景下,2023年供需两端均实现有效修复。从三大需求来看,预计2023年消费增长8%,投资增长4.5%,出口下降4.9%、但净出口增长1.8%,消费成为拉动短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三大产业看,预计2023年第三产业增长7%,第二产业增长4.2%,第一产业增长3.5%,服务业成为拉动短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供求关系再平衡和国际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2023年物价水平将趋于下行,预计CPI涨幅保持在1%左右,PPI跌幅扩大至4%左右,GDP平减指数回落至±1%区间。下半年至明年,中国须确保宏观经济大盘稳定、微观基础加速修复,以全面恢复和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基于上述定性判断和数值预测,报告对宏观调控取向和政策空间进行评估,并提出了十三方面若干条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经济复苏;风险挑战;增长预测

    我要报错
    点击浏览报告原文
    数据加工,数据接口
    我要给此报告打分: (带*号为必填)
    相关阅读
    2024-04-09 宏观经济 作者:刘元春,杨瑞龙,毛振华 21 页 分享者:印**裳
    2023-12-16 宏观经济 作者:于泽,刘元春,刘晓光 102 页 分享者:sin****ce
    2023-12-13 宏观经济 作者:于泽,刘元春,刘晓光 103 页 分享者:emot******ime
    2022-12-06 宏观经济 作者:于泽,刘元春,闫衍 170 页 分享者:aiw****xy
    2022-07-23 宏观经济 作者:刘晓光,刘元春,闫衍 110 页 分享者:np***9
    关闭
    如果觉得报告不错,扫描二维码可分享给好友哦!
     将此篇报告分享给好友阅读(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
    小提示:分享到朋友圈可获赠积分哦!
    操作方法: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发送给微信好友。
    *我要评分:

    为了完善报告评分体系,请在看完报告后理性打个分,以便我们以后为您展示更优质的报告。

    您也可以对自己点评与评分的报告在“我的云笔记”里进行复盘管理,方便您的研究与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当前终端的在线人数: 102081
    温馨提示
    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