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研报
  • 精选研报
  • 知名分析师
  • 经济数据库
  • 个人中心
  • 用户管理
  • 我的收藏
  • 我要上传
  • 云文档管理
  • 我的云笔记
  • 信达证券-债券专题:化债背景下,平台首次发债的两大诉求与四点特征-240612

    日期:2024-06-12 17:17:10 研报出处:信达证券
    研报栏目:债券研究 李一爽,芦静  (PDF) 13 页 644 KB 分享者:win****14
    请阅读并同意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

    1. 用户直接或通过各类方式间接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服务和数据的行为,都将被视作已无条件接受本声明所涉全部内容;若用户对本声明的任何条款有异议,请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全部服务。

    2. 用户需知,研报资料由网友上传,所有权归上传网友所有,慧博投研资讯仅提供存放服务,慧博投研资讯不保证资料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或品质;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内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权的情形,应该及时向慧博投研资讯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慧博投研资讯将遵循"版权保护投诉指引"处理该信息内容;

    4.本条款是本站免责条款的附则,其他更多内容详见本站底部《免责声明》

    研究报告内容
    分享至:      

      2023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化债政策的推进,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缓释,但其融资政策也同步收紧。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但在这一过程中,仍有部分平台实现了债券的首次发行,甚至有首发债平台可以用于新增融资。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那么目前国内首次发债主体的诉求如何,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我们定义首发主体主要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合并口径内的母子公司均未发过债券,一种为发债主体单体层面为首发,但子公司或母公司曾发过债。2023年10月-2024年5月共有113只城投首次发债,其中第一类主体33只,第二类主体80只,第二类主体又以母公司层面首发债为主。相较于历史上城投融资政策收紧的时期,目前城投首发债又以母公司层面首发为主。我们认为这样的结构可能反映了在目前城投融资政策收紧的大环境下,城投通过首发平台融资的两个诉求。

      第一个诉求可能是在化债的大背景下,为了方便对集团体系债务进行集中管控,首发主体募集资金是用于偿还发债城投公司并表范围内子公司的债务,属于城投债券融资层级上移,是一种并表体系内统借统还的体现形式。而这其中又以母公司发债偿还子公司债券为主,这在募集资金用途上可能被判定为借新还旧。以更高层级的母公司作为发债主体,可能也可以发挥降低集团融资成本的作用,又或者子公司本身存续债券余额较少,母公司发债偿还子公司债券,这样子公司债券偿还完毕后,方便对子公司进行资产划拨或者整合。但在2023年10月后还尚无子公司发债偿还母公司存量债券的情形。此外,考虑到原有城投主体存在商票、非标逾期等舆情而无法继续接续债券,因此区域统筹协调同一控制人发行人作为统借统还主体,发债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区域内统一控制人平台债券。这在本质上同样属于借新还旧的范畴内。还有一种情形,是母公司首次偿还未发债子公司的银行贷款和非标,但这属于新增融资的范畴,案例较为有限,多为一些市场化属性较强的主体通过发行交易所私募债用于新增。

      除了并表体系内统借统还之外,城投首发债的第二个诉求也是实现区域新增融资,通常这类首发债主体募集资金是用于偿还自身有息债务,甚至用于项目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属于新增融资的范畴,因此一般也都具有较强的产业属性。

      如果剔除PPN与深交所私募债,23年10月后首发用于并表体系内统借统还的城投债合计发行443.42亿元,占全部首发债募集资金规模的72.27%。这其中,偿还发债子公司债券、区域内统借统还和偿还未发债子公司贷款和非标分别发行393.12亿元、29.3亿元、24亿元。首发债主体用于自身新增融资合计发行170.1亿元,占全部首次发行规模的27.73%。但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4年以来,这一比例已经进一步下滑,从23年均值的61.4%降至24年以来的9.05%,而并表体系内统借统还占比则从23年均值的38.6%抬升至24年以来的90.1%。

      在化债要求下,现阶段城投发债审批政策主要参考名单制管理,相关主体的债务化解情况也会受到持续跟踪。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首发债主体为母公司且不在名单上,其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子公司债券,但子公司又在名单内,这样就会存在名单上主体债务本身并未被压降,只是从名单上主体转移至名单外主体的情况,那么监管对于城投主体债务化解的管理可能会存在偏差。考虑当前母公司发债偿还子公司债务是当前首发债主体的常见类型,因此也不排除未来监管对于子公司在名单内的情形进行一定的修正。

      而在对首发主体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可以发现他们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首发城投主体多数为非重点省份,仅贵州和重庆有5家主体实现首发。在这之中,除了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基于其市场化的业务结构而实现新增融资外,其余主体均为借新还旧。

      其次,首发债主体以区县平台居多,主体等级以中低等级为主,甚至部分主体暂无主体评级仅有债项评级。进一步区分首发债用于并表体系内统借统还和新增融资两种类型,两类首发主体层级同样以区县级平台为主,而并表体系内统借统还中区县级平台占比则更高,这说明区县级平台债务集中管控诉求相对更高。

      第三,仍有部分首发债主体仍在Wind城投名单上,但这类主体发行多为交易所私募债,仅1家主体发行协会产品,该主体为市场化经营主体。我们理解协会对于首发主体融资监管依然偏严格,若判定其城投属性较强,则需要在募集说明书中声明其为市场化经营主体,募集资金可用于偿还并表体系内债券。而相较协会而言,交易所对于城投首发主体审批相对宽松,对于城建类首发主体依然可以偿还并表体系内平台存续债券。

      第四,首发债城投主体中多数主体无担保发行,而担保主体则以区县级、低等级主体为主。部分债务压力相对较大区域,则需要通过区域内最大平台担保增信或增信公司提供担保增信。而对于“网红地区”,即便是并表体系内统借统还仍需要股东或者增信公司提供担保增信,例如四川达州、山东潍坊、陕西西安、江西上饶等地。但是像江浙等发达地区,部分主体因市场高度认可能够无担保下沉至区县平台。并且对于未加担保的首发主体新增融资债项也多数为东部经济发达区域主体发行,但仍有部分地市属于东中部地区偏弱地市,但主体业务结构偏市场化。另外今年以来暂无担保债由母公司提供担保,这主要是因为发债审批监管政策趋严,若城投平台在名单上,或者有隐债,则无法对新发债主体提供担保。

      风险因素:监管政策调整超预期,数据提取和处理存在误差。

      

      

    我要报错
    点击浏览报告原文
    数据加工,数据接口
    我要给此报告打分: (带*号为必填)
    相关阅读
    关闭
    如果觉得报告不错,扫描二维码可分享给好友哦!
     将此篇报告分享给好友阅读(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
    小提示:分享到朋友圈可获赠积分哦!
    操作方法: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发送给微信好友。
    *我要评分:

    为了完善报告评分体系,请在看完报告后理性打个分,以便我们以后为您展示更优质的报告。

    您也可以对自己点评与评分的报告在“我的云笔记”里进行复盘管理,方便您的研究与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当前终端的在线人数: 109091
    温馨提示
    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