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研报
  • 精选研报
  • 知名分析师
  • 经济数据库
  • 个人中心
  • 用户管理
  • 我的收藏
  • 我要上传
  • 云文档管理
  • 我的云笔记
  • 中信建投-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中国经济变革(一):金融改革,历史脉络和市场映射-240412

    日期:2024-04-12 22:23:58 研报出处:中信建投
    研报栏目:宏观经济 周君芝,王泽选  (PDF) 19 页 1,224 KB 分享者:zus****92
    请阅读并同意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

    1. 用户直接或通过各类方式间接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服务和数据的行为,都将被视作已无条件接受本声明所涉全部内容;若用户对本声明的任何条款有异议,请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全部服务。

    2. 用户需知,研报资料由网友上传,所有权归上传网友所有,慧博投研资讯仅提供存放服务,慧博投研资讯不保证资料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或品质;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内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权的情形,应该及时向慧博投研资讯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慧博投研资讯将遵循"版权保护投诉指引"处理该信息内容;

    4.本条款是本站免责条款的附则,其他更多内容详见本站底部《免责声明》

    研究报告内容
    分享至:      

      核心观点

      资本市场角度研究政策,目的是为构建一套理解政策运行的框架,而非简单读取政策本信息。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本文是政策系列研究第一篇,重在梳理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金融变革,未来还将梳理财政、产业其他维度变革。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2019年之前),金融体系改革大致经历两段时期:2013年-2016年;2017-2019年。

      2013-2016年,为对抗四万亿之后遗留的通缩压力,金融体系开启了一轮放权扩张。金融自由化推动股、债等资本市场异动,也带来了金融杠杆过度扩张问题。

      2017-2019年,为平衡实体和金融杠杆关系,政策启动了一轮以“去杠杆、去通道、破刚兑”为标志的金融收缩,债券和股票市场应声调整。

      金融体系的每一次变化,看似跟随政策起伏波动,但事实上每一轮金融周期穿透到底层,都是经济周期。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经济及其对应政策经历了两段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2013年至2016年是为一个阶段,这一阶段金融主旋律是放权扩张;2017-2019年是为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金融主旋律是缩表抑制。

      金融变革取向之所以截然不同,本质原因是2013年之后中国经历了一轮土地经济。土地经济的兴起需要金融扩表配合,然而金融扩张伴随的诸多弊端又不得不跟进一轮监管治理。这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疫情之前,这段时期金融变革的底层逻辑。

      2013-2016年金融改革背景:后四万亿时期抗通缩

      2009-2011年“四万亿”刺激政策逐步退潮后,实体经济产能过剩与通缩矛盾展露。通缩是当时中国经济的阴霾,也是四万亿时期留下的经济后遗症。

      除了实体经济通缩之外,金融领域还伴随着大规模加杠杆政策后银行不良率逐步抬升,财政领域压力则体现为地方政府债务激增。

      此时的宏观经济,既需要一场大规模需求扩张,也需要一个更加高效、市场化、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

       2013-2016年金融改革方向:自由化打开金融扩表

      面对四万亿之后的通缩后遗症,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我们理解2013-2016年金融政策定调总体取向宽松,目的是以金融自由化打开金融扩表空间,撬动信贷、杠杆以及需求的新一轮扩张。

      2013-2016年金融创新迭起,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现象级金融变革主要有四,1、资管大时代开启;2、股债直接融资市场规模迅速扩张;3、货币政策大幅宽松;4、央行启动了一系列金融工具创新,基础货币投放模式转变;5、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改革。

      2017-2019年金融改革背景:实体供需好转但金融脱实向虚

      供给侧改革新政叠加一轮棚改货币化撬动地产需求,中国实体供需得到新平衡。标志性指标是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回升,房地产高库存化解,经济实现再通胀,2017年上半年经济增速重回7%。

      客观而言,2013-2016年金融扩张辅助实体需求扩张,帮助实体供需再平衡。然而金融扩表过程中,不当创新、监管套利频发,影子银行体系过度膨胀、金融杠杆水平快速抬升,地方隐债规模换了一种表外模式继续扩张。

      2017-2019年金融改革方向:去杠杆、去通道、破刚兑

      从2016年底,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弥补监管短板,坚决治理市场乱象,防控金融风险也被置于三大攻坚战之首。

      金融过度扩张之后,2017-2019年必然迎来金融监管收紧,目的在于收缩规避监管的交叉金融套利活动,打击空转和脱实向虚,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实现实体与金融的再平衡。

      这一阶段对市场影响力比较大的金融监管政策主要有三类:1、全面监管银行同业金融行为,央行完善MPA考核框架;2银监会集中开展“三三四十”专项整治;3、一行三会一局出台资管新规,以及理财新规等各项业务实施细则。与此同时直接融资发展继续得到支持,央行LPR改革积极推动金融和实体定价关联。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资本市场映射:牛市与调整

      2013-2016年,2013年地产回升以及货币收紧,2016年下半年地产明确企稳改善,2014-2015年经济底层运行逻辑是通缩和货币宽松,这一方面奠定了这一时期债券市场的牛市基础。

      金融体系的放权扩张、自由化开启了大资管时代,加通道、加杠杆进一步推动资产配置需求跃升,叠加资本市场改革利好,债券市场走出接近三年大牛市,股票虽经历股灾调整但运行中枢依然偏高。

      2017-2019年,为平衡实体和金融杠杆关系,政策启动了一轮以“去杠杆、去通道、破刚兑”为标志的金融收缩,流动性敏感的债券和股票,在这一期间均经历了极致下调。

      2017年金融同业去杠杆,银行间流动性极度收紧,债市经历了一轮典型熊市。直到2018年货币宽松叠加社融收缩,债市利率再度拐头向下。

      2018年资管新规带动非标缩量,实体融资(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受到约束,加上贸易战打破制造业发展预期,股市迎来一轮下挫。

      风险提示:政策理解不透彻,经济走势不确定,海外宏观政策紧缩和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

      

      

    我要报错
    点击浏览报告原文
    数据加工,数据接口
    我要给此报告打分: (带*号为必填)
    *我要评分:
    暂无评价
    相关阅读
    2024-04-30 宏观经济 作者:周君芝 6 页 分享者:chun******ran
    2024-04-30 宏观经济 作者:周君芝,陈怡,田雨侬 17 页 分享者:as***2
    2024-04-28 宏观经济 作者:周君芝,王泽选 15 页 分享者:mli****88
    2024-04-28 宏观经济 作者:周君芝 27 页 分享者:wy***1
    2024-04-26 宏观经济 作者:周君芝,王大林 11 页 分享者:pen****06
    关闭
    如果觉得报告不错,扫描二维码可分享给好友哦!
     将此篇报告分享给好友阅读(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
    小提示:分享到朋友圈可获赠积分哦!
    操作方法: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发送给微信好友。
    *我要评分:

    为了完善报告评分体系,请在看完报告后理性打个分,以便我们以后为您展示更优质的报告。

    您也可以对自己点评与评分的报告在“我的云笔记”里进行复盘管理,方便您的研究与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当前终端的在线人数: 77420
    温馨提示
    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