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研报
  • 精选研报
  • 知名分析师
  • 经济数据库
  • 个人中心
  • 用户管理
  • 我的收藏
  • 我要上传
  • 云文档管理
  • 我的云笔记
  • 斯瑞新材: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日期:2024-05-14 21:40:24 来源:公司公告 作者:分析师(No.40005) 用户喜爱度:等级981 本文被分享:985次 互动意愿(强)

    斯瑞新材: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1. 1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保荐机构名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被保荐公司简称:斯瑞新材保荐代表人姓名:林文亭、赵中堂被保荐公司代码:688102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162号)核准,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上市公司”或“斯瑞新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4,001.0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每股发行价格人民币10.48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41,930.48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35,691.08万元。

    2. 本次发行证券已于2022年3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3.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荐机构”或“海通证券”)担任其持续督导保荐机构,持续督导期间为2022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

    4. 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持续督导期内(以下简称“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按照《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保荐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查等方式进行持续督导,现就2023年度持续督导情况报告如下:一、2023年度保荐机构持续督导工作情况项目工作内容1、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针对具体的持续督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5. 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针对具体的持续督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6. 2、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持续督导工作开始前,与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签署持续督导协议,明确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7. 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已与上市公司签署了保荐协议,协议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和义务,并已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8. 本持续督导期间,未发生对协议内容做出修改或终止协议的情2项目工作内容协议相关方对协议内容做出修改的,应于修改后五个交易日内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9. 终止协议的,协议相关方应自终止之日起五个交易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并说明原因。

    10. 况。

    11. 3、持续督导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项公开发表声明的,应于披露前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并经审核后予以披露。

    12.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核查并经上市公司及主要人员出具说明文件确认,上市公司未发生需公开发表声明的违法违规事项。

    13. 4、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应自发现或应当发现之日起五个交易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14.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核查并经上市公司及主要人员出具说明文件确认,上市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未出现需报告的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

    15. 5、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16.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尽职调查等方式,对上市公司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6、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和执行规范运作、承诺履行、分红回报等制度。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已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和执行规范运作、承诺履行、分红回报等制度。

    7、督导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已督促、指导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

    8、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等。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核查了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上市公司《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等制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上市公司执行了相关治理制度。

    9、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以及募集资金使用、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对外投资、衍生品交易、对子公司的控制等重大经营决策的程序与规则等。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健全、遵守并执行内控制度,重点针对本持续督导期间内开展的有色金属套期保值业务、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等督促其遵守内控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

    10、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有充分理由确信上市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督促上市公司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详见“二、保荐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审阅的情况”。

    11、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事前审阅,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予以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详见“二、保荐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审阅的情况”。

    3项目工作内容12、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未进行事前审阅的,应在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五个交易日内,完成对有关文件的审阅工作,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详见“二、保荐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审阅的情况”。

    13、关注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的情况,并督促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核查并经上市公司及主要人员出具说明文件确认,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未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或者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监管关注函的情况。

    14、关注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履行承诺的情况,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未履行承诺事项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作出承诺的,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应当督促其对承诺事项的具体内容、履约方式及时间、履约能力分析、履约风险及对策、不能履约时的救济措施等方面进行充分信息披露。

    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应当针对前款规定的承诺披露事项,持续跟进相关主体履行承诺的进展情况,督促相关主体及时、充分履行承诺。

    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披露、履行或者变更承诺事项,不符合法律法规、上市规则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其他规定的,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应当及时提出督导意见,并督促相关主体进行补正。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核查并经上市公司及主要人员出具说明文件确认,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

    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已对承诺事项的具体内容、履约方式及时间、履约能力分析、履约风险及对策、不能履约时的救济措施等方面进行充分信息披露。

    15、关注公共传媒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及时针对市场传闻进行核查。

    经核查后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与披露的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如实披露或予以澄清;上市公司不予披露或澄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核查并经上市公司及主要人员出具说明文件确认,上市公司未出现该等事项。

    16、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督促上市公司做出说明并限期改正,同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一)上市公司涉嫌违反《上市规则》等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业务规则;(二)中介机构及其签名人员出具的专业意见可能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未发现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出现该等事项。

    4项目工作内容违法违规情形或其他不当情形;(三)上市公司出现《保荐办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四)上市公司不配合保荐机构持续督导工作;(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情形。

    17、制定对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明确现场检查工作要求,确保现场检查工作质量。

    保荐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定期现场检查每年不应少于一次,负责该项目的两名保荐代表人至少应有一人参加现场检查。

    保荐机构制定了对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明确现场检查工作要求。

    保荐机构于2023年12月18日至2023年12月21日对上市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负责该项目的两名保荐代表人有一人参加了现场检查。

    18、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如下事项:(一)存在重大财务造假嫌疑;(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涉嫌资金占用;(三)可能存在违规担保;(四)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涉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五)资金往来或者现金流存在重大异常;(六)本所或者保荐人认为应当进行现场核查的其他事项。

    出现上述情形的,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应当督促公司核实并披露,同时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15日内按规定进行专项现场核查。

    公司未及时披露的,保荐机构应当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核查并经上市公司及主要人员出具说明文件确认,上市公司未出现该等事项。

    19、识别并督促上市公司披露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核心竞争力或者控制权稳定有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或者负面事项,并发表意见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核查并经上市公司及主要人员出具说明文件确认,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未出现该等事项。

    20、关注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督促上市公司按照本规则规定履行核查、信息披露等义务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核查并经上市公司及主要人员出具说明文件确认,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未出现该等事项。

    21、对上市公司存在的可能严重影响公司或者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事项开展专项核查,并出具现场核查报告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核查并经上市公司及主要人员出具说明文件确认,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未出现该等事项。

    22、上市公司日常经营出现下列情形的,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应当就相关事项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未披露重大风险发表意见并披露:(一)主要业务停滞或出现可能导致主要业务2023年4月25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23年度关联交易的核查意见》和《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子公司向金融机构申请综5项目工作内容停滞的重大风险事件;(二)资产被查封、扣押或冻结;(三)未能清偿到期债务;(四)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或核心技术人员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五)涉及关联交易、为他人提供担保等重大事项;(六)本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情形。

    合授信额度暨提供担保的核查意见》。

    23、上市公司业务和技术出现下列情形的,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应当就相关事项对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日常经营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未披露重大风险发表意见并披露:(一)主要原材料供应或者产品销售出现重大不利变化;(二)核心技术人员离职;(三)核心知识产权、特许经营权或者核心技术许可丧失、不能续期或者出现重大纠纷;(四)主要产品研发失败;(五)核心竞争力丧失竞争优势或者市场出现具有明显优势的竞争者;(六)本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情形。

    2023年4月25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有色金属套期保值业务的核查意见》;2023年8月30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核查意见》。

    24、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建立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制度与执行情况、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投资项目的实施等承诺事项,对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保荐机构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专户存储、募集资金的使用以及投资项目的实施等承诺事项进行了持续关注,督导公司执行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制度及募集资金监管协议,取得募集资金专户开户行出具的上市公司募集专户银行流水,检查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

    25、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存在未依法规范运作,未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核查并经上市公司及主要人员出具说明文件确认,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未出现该等事项。

    26、保荐机构发表核查意见情况。

    2023年保荐机构发表核查意见具体情况如下:2023年3月7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见》;2023年4月25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23年度关联交易的核查意见》、《海6项目工作内容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有色金属套期保值业务的核查意见》、《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子公司向金融机构申请综合授信额度暨提供担保的核查意见》、《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核查意见》、《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核查意见》;2023年8月30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发募投项目调整的核查意见》、《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核查意见》。

    27、保荐机构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如有)-二、保荐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审阅的情况海通证券持续督导人员对上市公司本持续督导期间的信息披露文件进行了事先或事后审阅,包括股东大会会议决议及公告、董事会会议决议及公告、监事会会议决议及公告、募集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相关报告和其他临时公告等文件,对信息披露文件的内容及格式、履行的相关程序进行了检查。

    经检查,上市公司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信息披露,依法公开对外发布各类定期报告或临时报告。

    三、重大风险事项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如下:1、技术升级迭代风险新材料行业技术不断革新,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公司掌握了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高性能金属铬粉、CT和DR球管零组件、新一代铜铁合金材料、光模块芯片基座/壳体和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等产品的材料设计和制备技术、精密加工工艺技术。

    7公司在以高强度、高导电、高导热铜基合金为主的新材料及产品领域面临的主要技术升级风险在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研发基础雄厚,其研发投入程度、新产品孵化速度、产品性能和质量提升速度都远超国内,高性能、高质量产品持续侵占国内市场,使得公司全面实现替代进口的目标受到威胁,公司研发面临巨大压力。

    2、研发失败风险2023年度,公司的研发费用为5,945.30万元。

    由于以新材料研发、制备为基础的产品的研发投入大、客户认证周期长和试验验证风险大等特点,公司如果在研发过程中未能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或产品性能无法达到预期,可能出现研发失败的风险,对公司短期经营业绩和长期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技术未能形成产品或实现产业化风险如果公司新开发的技术未能形成产品,或者产品由于生产工艺、原材料供应等原因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或者产品的下游加工技术无法达到终端市场的应用需求,则公司的研发投入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益,公司存在一定的研发成果转化风险。

    4、技术人才流失、技术合作解除风险新材料行业属于技术密集的行业,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立了由王文斌先生等9位核心技术人员为首的研发团队,2023年度,公司研发团队拥有研发人员98名,占公司员工总数的8.15%。

    此外,公司与相关大学、科研院所、标杆客户等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

    如果公司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技术人才团队和科研院校技术合作的稳定,出现技术人才流失、技术合作解除的情况,可能会面临研发进程放缓甚至停顿和核心技术失密等风险,从而给公司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5、新增产能无法消化风险公司募投项目“年产4万吨铜铁和铬锆铜系列合金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及“年产2000吨高纯金属铬材料项目”建设顺利,截止2023年12月31日,募投项目建设完成,产能逐步释放。

    产能扩张将对公司的市场开拓及销售能力提出8更高要求,如果公司产品在性能和价格方面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则存在新增产能无法消化风险。

    6、新产品市场开拓不确定性风险近年来公司着力开发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钨铜材料在光模块芯片基座/壳体材料及零组件等领域应用的新产品。

    由于该类产品主要应用领域要求严格,客户对材料供应商的认证较为严格且周期较长。

    因此,公司在未来重点发展产品领域面临因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未通过客户认证或研发失败等导致的市场开拓的不确定性风险。

    7、新项目建设风险公司计划新建设项目“斯瑞新材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一)”“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材料、零件、组件产业化项目”,拟投资总额13.30亿元左右,在资金筹措方面,将综合考虑项目投资进度、自有资金使用情况、公司资本结构、贷款政策等因素筹措资金,统筹资金管理,合理确定支付方式,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由于相关资金筹措情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可能存在资金筹措的进度或规模不达预期的风险,进而影响投资项目的投资规模及建设进度。

    同时,受贷款政策变化、利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存在融资成本上升的风险,将可能引起项目实施进度不及预期甚至项目终止的风险。

    此外,“斯瑞新材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一)”“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材料、零件、组件产业化项目”总建设期分别为6年和5年,新建项目具有一定的建设周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下游市场需求、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竞争力下降,未能与主要客户保持持续稳定合作且市场开拓不力,公司可能面临项目产能过剩的风险。

    8、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套期保值管理风险公司的主要原材料是铜材,铜价价格持续上涨,会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公司采取套期保值措施稳定成本,会大幅降低影响。

    如果公司未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或进行套期保值业务时,原材料使用量预计失误或业务人员制度执行不力,公司将面临套期保值业务不能有效执行,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99、应收票据承兑及应收账款回收风险2023年年末,公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及应收款项融资合计账面价值为28.178.63万元,占期末总资产的16.43%,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3.89%。

    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及应收款项融资金额可能上升。

    如果公司的信用管理制度未能有效执行,或者下游客户受宏观经济、市场需求等因素导致其经营出现困难,公司可能面临一定的营运资金紧张以及坏账损失风险。

    为降低信用风险,公司将会加强信用政策制定和信用情况监控,加强客户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客户经营状况,确保合同正常履行。

    10、存货减值风险2023年年末,存货账面价值为24,868.31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4.50%,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未来公司存货金额可能继续增长。

    如果公司不能准确预期市场需求情况,或者下游客户产品业务转型,可能导致部分原材料积压、库存或寄售产品滞销、库存或寄售产品市场价格下降等情况发生,公司的存货可能发生减值,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11、贸易政策风险公司面临的宏观环境风险主要是海外市场贸易环境变化风险。

    公司产品出口美国、法国、德国、奥地利等。

    如果相关国家政治、经济环境产生存在不利影响的贸易政策,公司海外市场业务将面临不确定性。

    因此,公司密切关注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降低贸易风险。

    12、汇率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和经济因素、市场需求和供应、货币政策和利率变化等,汇率波动可能会导致企业的收入、成本和利润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发展。

    为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公司加强国际贸易和汇率政策研究,加强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合作,合理制定贸易条款和结算方式,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多种方式结合降低汇率波动风险的影响,保持业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重大违规事项102023年度,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会计数据、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单位:元主要会计数据2023年度2022年度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营业收入1,179,512,989.96993,605,178.0018.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341,107.1678,026,566.0526.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1,193,033.5552,651,905.8254.2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8,568,295.1451,461,450.10227.56主要会计数据2023年12月31日2022年12月31日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55,929,876.91993,887,895.236.24总资产1,715,330,827.821,497,171,816.4014.57主要财务指标2023年度2022年度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17560.142922.88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17560.142922.8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14500.096450.4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588.92增加0.66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916.02增加1.89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5.045.19减少0.15个百分点注:1、公司对租赁业务确认的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以及确认的弃置义务相关预计负债和对应的相关资产,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照解释第16号的规定进行调整;2、2023年度实施权益分派方案:以实施前的公司总股本数400,010,000.00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0.4股,共计转增160,004,000.00股。

    2022年的每股收益以此比例重述计算。

    11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18.71%,主要系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出口产品收入大幅增加;另外随着募投项目产能逐步释放,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高性能金属铬粉业务快速增长。

    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增长26.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增长54.2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较上年增长50.41%,主要系营业收入的增加,销售结构的优化,以及公司数字化升级转型促进经营提质增效所致。

    2023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增长227.56%,主要系本期公司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也加强销售回款管理,提高回款质量和效率所致。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2023年度,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不利变化。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1、研发支出变化情况2023年度,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公司研发支出5,945.30万元,同比增长15.19%,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04%。

    2、研发进展2023年末,公司主要在研项目情况如下:12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1高强高导耐高温铜合金开发2,000.00489.011,664.03项目已经研制出满足商业航天需求的铬青铜铬锆铜材料,客户验证合格持续开发大吨位耐高温铜合金内壁产品国内领先应用于商业航天领域2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研究及零组件应用1,740.00255.74255.74产品的相关核心性能指标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已在下游客户中得到应用与验证。

    成功研制出满足商业航天的液体火箭推力室内壁铜合金材料及零组件产品国内领先应用于商业航天领域3高性能电机/发电机用铜及铜合金零组件743.00254.29500.30已完成电机/发电机的多种材料导条开发。

    成功试制出高能效电机/发电机用特种铜合金材料零组件产品。

    固化工艺,实现批量化国内领先广泛应用于电机整流子,电焊机电极,IC框架引线材料,电机用端环、导条等要求具有高导电及高强度等材料,特别是对5G通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的高性能铬锆铜合金材料。

    4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用铜排制造工艺开发研究382.7579.95226.48已成功开发国外4个滚弯焊接绝缘风电排项目的产品,成功开发国内3个滚弯焊接机加电镀风电排项目产品。

    成功开发出双馈/直驱/半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用铜/铝风电导流环/导电环及导电连接件零组件国内领先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定子绕组导流环/导电环及导电连接件5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组件100.005.805.80项目调研阶段,规划实验方案成功实现火箭发动机喷管内外壁和喷注器国内领先应用于商业航天领域13序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新型连接技术开发组件连接技术的开发,形成内外壁组件,喷注器组件。

    6高纯度高均匀性铬锆铜材料及产业化制备技术开发1,500.00487.511,486.16可以稳定批量生产成分均匀的铬锆铜铸锭及其系列高性能产品。

    产业化生产,实现进口替代。

    国内领先5G通信、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大电流连接器、大电流继电器、大电流开关、航空航天连接器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7铜钛合金开发400.0044.84352.76可以稳定批量生产成分均匀的铜钛合金铸锭;大规格铜钛合金铸锭锻造工艺稳定;所生产的铜钛合金带材满足电子通讯产品弹性接插件的要求,带材经第三方检验符合铜钛合金EH态各项指标。

    产业化生产,实现进口替代。

    国内领先实现进口替代,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半导体靶材行业、5G通讯行业、各种连接器行业等。

    8铜镍硅合金铸锭制备工艺开发及产业化生产330.0099.61319.32可以稳定生产铜镍硅扁锭产业化生产,成为该材料国内主要供应商。

    国内领先应用于5G通信,新能源汽车连接器9盾构机主轴承用全铜保持架产品开发240.8083.85147.27完成8.6米保持架一套交付,客户验证合格,再接两套4.8保持架订单成功开发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保持架国内领先应用于盾构机中,未来随着该行业飞速发展,预计会有年产5000万保持架销售额10船舶用新型高强高耐蚀铜合137.5030.84115.17完成3批次小批量订单交付,完成客户验证阶段产业化生产,实现进口替代。

    国内领先应用于船舶泵阀14序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金泵阀产品开发11高性能金属球形粉末技术开发606.0031.80105.13进行工艺试验,完成纯Cu、CuCrZr、CuCrNb等几种粉末制备工艺开发。

    成功开发并批量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各种合金粉末,成为铜及铜合金球形粉末在相关领域的主要供应商。

    国内领先应用航天领域、增材制造、激光熔覆、电力领域、注射成型等领域12高温合金用镍铬中间合金制备技术开发及产业化250.00129.93237.37完成镍铬合金连铸工艺摸索。

    产业化生产,成为高温合金用母合金主要供应商。

    国内领先应用于高温合金领域。

    13高性能金属铬的开发580.80219.93252.58优化真空脱气及热碳还原工艺,提升了产品品质开发高品质高纯金属铬批量制备技术。

    国内领先输变电行业真空开关触头、高温合金、等离子和电子束喷溅的铬靶及电子行业的半导体芯片等14高强耐磨铜合金产品开发400.00183.08183.08工艺试制阶段成功开发几种高强耐磨材料制备工艺,国内领先耐热模具材料15真空自耗电弧熔炼CuCr25~CuCr50电触头材料1,302.00398.58604.21完成铬粉的工艺优化,完成样品验证,小批量试制生产,持续稳定工艺,提高产品合格率产业化生产,成为该材料国际领跑者。

    国际领先应用于真空开关用电触头材料16252千伏单断口灭弧室触头材料及其组件材744.00136.34136.34完成样品提供,开发的材料已经满足短路开断试验产业化生产,成为该材料国际领跑者。

    国内领先应用于高电压等级领域15序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料研究17CT球管用转子类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开发及改进327.00161.63234.403.5M转子完成焊接工艺优化实现中批量生产,形成工艺文件;5M转子完成加工工艺的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现产业化生产、进口替代。

    国内领先应用于医疗影像领域CT设备的关键部件18CT球管用管壳类零部件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进363.58221.77266.61完成不锈钢板冷引伸管壳成型工艺,提高材料利用率;实现铜管壳焊接工艺优化,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利润实现产业化生产、进口替代。

    国内领先应用于医疗影像领域CT设备的关键部件19医疗装备用高纯无氧铜精密零部件的开发377.0029.4129.41试验件送样,关键性能验证合格,产品钎焊后满足产品要求。

    实现产业化生产,实现材料、加工、焊接全流程控制。

    国内领先应用于直线加速器肿瘤放射治疗领域设备的关键部件20半导体设备冷却板产品开发502.00129.29446.69长线产品完成客户工艺验证,进入中批量生产阶段;工艺持续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批量稳定生产半导体设备冷却板产品,成为该领域主要供应商。

    国内领先应用于半导体设备领域21电子封装热沉材料开发660.00279.58457.19原有工艺进入光模块材料批量供应阶段,且稳定供应;持续开发钨铜光模块连续定向真空渗铜工艺。

    1.稳定批量生产,提升铜钨热沉材料生产效率;2.开发新一代高导热低膨胀热沉材料;3.成为国内热沉材料主要供应商。

    国内领先光通信零件制造、电子器件制造及微电子封装领域22高压开关用触头新产品开发360.00196.58329.82开发多种新型高压触头材料,触头材料通过550KV/80KA高电压、大电流开断、国内首家。

    开发多种新型供应高压触头材料国内领先电力开关16序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合计/14,046.433,949.368,355.86////17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合规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累计使用及结余情况如下:公司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35,774.42万元,2023年度,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为:(1)直接投入募集资金项目2,962.16万元;(2)结余资金4.23万元转入公司基本户。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专户存储情况如下:开户银行银行账号状态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行72010078801300005477已注销交通银行西安西稍门支行611301077013001674715已注销中国农业银行扶风县支行26310101040013022已注销2023年度,公司按照《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等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的规定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专项使用和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不存在违反国家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2023年度,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持有公司股份的情况如下:单位:股姓名职务年初直接持股数年末直接持股数年初间接持股数年末间接持股数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增减变动原因王文斌董事长、核心技术人员161,366,788225,913,503--64,546,715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总经理(离任)18姓名职务年初直接持股数年末直接持股数年初间接持股数年末间接持股数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增减变动原因盛庆义董事35,513,04049,718,256--14,205,216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李刚董事14,940,00020,000,000--5,060,000资本公积转增股本5,976,000股,后减持916,000股武旭红董事5,972,7278,361,818--2,389,091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梁建斌董事3,599,2535,038,954--1,439,701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徐润升董事、董事会秘书1,866,0001,959,300--93,300资本公积转增股本746,400股,后减持653,100股袁养德独立董事-----/耿英三独立董事-----/李静独立董事-----/张卫奇独立董事(离任)-----/王万刚监事会主席7,211,68410,096,358--2,884,674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樊敏监事3,272,7274,581,818--1,309,091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从夏冰职工代表监事-----/张航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163,636229,090--65,454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副总经理(离任)马国庆副总经理1,344,0761,881,706--537,630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任磊财务负责人654,545916,363--261,818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杨平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10,90911,760851减持2,509股,后资本公积转增股本3,360股高斌副总经理-----/牟伟国副总经理-----/王小军核心技术人员--109,091117,8318,740减持24,927股,后资本公积转增股本33,667股19姓名职务年初直接持股数年末直接持股数年初间接持股数年末间接持股数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增减变动原因庾高峰核心技术人员109,091115,727--6,636资本公积转增股本43,636股,后减持37,000股孙君鹏核心技术人员81,818114,545--32,727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李鹏核心技术人员--5,4555,880425减持1,255股,后资本公积转增股本1,680股马明月核心技术人员-----/周兴核心技术人员-----/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除上述减持情况外,均不存在其他质押、冻结及减持的情形。

    十一、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保荐办法》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则规定应向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或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经核查,截至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出具之日,上市公司不存在按照《保荐办法》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则规定应向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或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以下无正文)。

    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