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研报
  • 精选研报
  • 知名分析师
  • 经济数据库
  • 个人中心
  • 用户管理
  • 我的收藏
  • 我要上传
  • 云文档管理
  • 我的云笔记
  • 山大地纬:山大地纬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日期:2024-04-13 09:49:43
    股票名称:山大地纬 股票代码:688579
    研报栏目:定期财报  (PDF) 1050K
    报告内容
    分享至:      

    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代码:688579 公司简称:山大地纬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第一节重要提示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重大风险提示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

    3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是√否 7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以实施2023年度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80元(含税),预计共派发现金红利32,000,800.00元(含税)。

    本年度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

    以上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8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适用√不适用 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1公司简介公司股票简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人民币普通股(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山大地纬688579不适用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姓名张晖王建萍办公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文博路1579号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文博路1579号电话0531582140350531-58215506 电子信箱ir@dareway.com.cn ir@dareway.com.cn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山大地纬是国内领先的“AI+区块链”科技服务商,起源于山东大学,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公司以“AI+区块链”为核心驱动力,赋能智慧人社、智慧医保医疗、智能用电等传统优势业务领域,面向人社局、医保局、数据局等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国家电网及社会企业等客户提供行业新兴应用软件开发、技术服务、数据治理及系统集成等产品和服务。

    在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和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积极参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交付通道建设、数据交付服务及数字政府建设,积极探索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在普惠金融、普惠保险等多应用场景取得快速发展。

    1.智慧人社公司在智慧人社领域拥有近30年的从业经验,业务覆盖人社部和全国20多个省份,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前列。

    报告期内,按照人社部《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参与人社数字化转型工作,通过深耕人社部和重点省市人社业务,持续推动公司人社业务全国化落地进程。

    公司在智慧人社领域具备较强的整体规划设计和总集成建设能力,具备人社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和完备的产品体系,从规划设计、总集管控、产品研发、运维交付方面具备全栈式服务能力,全面服务人社一体化建设。

    报告期内全面参与甘肃、四川、安徽等省份的人社一体化建设,得到用户高度认可。

    在社保领域,积极服务人社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报告期内,中标深圳市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项目,是继山东、安徽后公司承建的又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业务,进一步扩大在社会保险全国统筹业务中的市场份额。

    在人才人事领域,作为人社部金保二期人才人事系统建设厂商,全面开拓省级人才人事一体化建设,报告期内,中标甘肃省人才人事一体化项目,是继江苏、四川后公司承建的第三家省级人才人事一体化项目,助力江苏、四川、甘肃人才人事业务走在全国前列。

    在就业创业领域,报告期内,新开拓内蒙古、甘肃、山东等试点地市的公共就业能力提升项目,合同额2,305万元,在就业领域实现了较大突破。

    在劳动关系领域,创新研发了区块链+电子劳动合同系统,荣获工信部2023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并在西藏实现全国首家上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后在山东多个地市陆续推广应用。

    在社保卡领域,参与编制人社部全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国家标准,完成山东16个地市社保卡省集中业务,为后续社保卡一卡通用奠定基础。

    公司持续加大在“AI+区块链”等方面的技术投入,并快速应用于产品研发,不断创新产品,积极研发和布局适用于各级客户、具备业务引领作用的新产品、新应用,保持技术和业务创新的领先优势。

    在人社新产品创新方面,人社系统掌握了海量的数据资源,数据治理、数据挖掘和数据应用空间极大,将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与人社业务深度融合,在数据治理与数据底座、数据应用、AI创新应用等方面推出一系列社保创新产品。

    数据治理、数据底座产品方面,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全领域生产数据和外部共享数据进行归集治理,打造人社数据中台产品,实现对数据分类目管理,打破数据资产对数据管理者的“黑盒”状态,使人社数据资产可查、可看、可管、可控,助力人社数据资产的深度挖掘,实现数据赋能经办、服务、监管、决策等各项工作。

    人社数据中台目前已在深圳上线,取得良好效果,多地人社部门前往参观考察学习,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前景。

    数据应用产品方面,基于人社数据中台支撑,融合运用自研生存健康模型、生存认证模型和信任等级评估模型,打造待遇资格静默认证产品,改变传统认证模式,“寓认证于无形”,提高人社服务的便捷性和人本化水平,是数据反哺业务服务的典型应用,产品荣获2024年第38届AAAI创新应用奖,已在日照、东营等地落地,目前持续在全国推广。

    AI创新应用产品方面,运用大模型打造的智能客服产品(小V机器人),提供7*24小时管家式服务;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创新的基于数字的、全连接的数智人社大厅产品,提供沉浸式、情境化人社服务,打造人社服务新形态。

    区块链创新应用产品方面,依托区块链基础设施,创新区块链电子劳动合同产品,实现劳动合同管理无纸化、签约过程和结果链上化,保障链上流转、全程留痕、不可篡改、真实可信,是利用技术赋能传统业务、提高业务能力的典型性应用,解决纸质劳动合同在使用过程中的易丢失、易造假、可信度低等问题,市场空间广阔。

    2.智慧医保医疗(1)智慧医保公司医保业务覆盖医保经办服务、基金监管、医药价格、数据治理和应用等核心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服务国家医保局及山东、浙江、吉林、深圳等多省、市医保局,并拓展江西、贵州等省级市场,聚焦医保改革、管理和服务的全面需求,打造了一批优秀产品和典型应用案例。

    在业务经办管理方面,报告期内负责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统一门户、内部控制、医疗服务价格、信用评价等4个子系统开发运维工作,承担山东、浙江医保信息平台(均包含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工作,保障两省省本级及全部27个地市医保信息系统平稳、高效、安全运行。

    2023年5月,全国医疗保障经办工作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公司承建的定点医药机构动态管理系统、业务标准管理系统、智能流水线经办系统等应用成效获广泛好评,其中定点医药机构动态管理系统成为全国典型案例,下发全国各省部署应用。

    在医保便民服务方面,深度参与国家“三电子两支付”建设,全国医保电子凭证在济南首发后,山东省激活人数和定点医疗机构开通数均居全国前列。

    报告期内,参与山东省医保移动支付2.0平台建设,参与山东、浙江两省的医保电子处方流转、电子票据应用等建设工作,启动可信支付试点建设,在泰安、淄博、潍坊三个地市首先实现落地。

    在医保基金监管方面,深度参与国家医保局反欺诈大数据应用监管试点工作,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反欺诈模型,研发了医保反欺诈大数据分析系统,并在济南、泰安、威海荣成等地区开展试点工作,深度挖掘异常就医行为,提升医保基金监管效能。

    在医保重点改革方面,全力推进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改革,在济宁、泰安等地进行试点,并持续向其他地区推广。

    持续深化医药价格治理,报告期内中标山东、深圳医药价格监测服务系统项目,为全国推进医药价格监测工程提供先进案例。

    深度参与国家医保局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为全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深度参与山东省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山东医保基金结算清单全流程管控和监管分析,DRG/DIP综合支撑服务平台已在济南等13地市上线应用。

    在医保新产品创新方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以及山大地纬智能自动流水线核心平台,基于对用户需求和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自主研发涵盖经办业务能力提升、医保大数据管理、数据智能决策等多个系列的创新性产品,保持业务创新的领先优势。

    经办业务能力提升产品方面,基于山大地纬智能自动流水线技术,打造医保智能流程业务经办产品,建立智能自动化业务流水线机制,打造易受理、易审核、易内控、易监管、易考核医保“五易经办”模式,解决业务经办不规范、协同效率低、业务过程不透明等问题,有效提升针对不同人员业务经办管理的友好性,助力管理服务能力提升。

    医保大数据管理产品方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一站式医保大数据管理平台产品,在医保数据探查、智能化元数据维护、数据血缘追踪、数据质量智能评估和修正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和突破,有效解决了医保领域长期存在的数据资产不清、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开发运维不规范等问题,产品入选山东省工信厅“三优两重”重点项目名单,有力支撑山东医保数据治理成效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

    数据智能决策产品方面,运用数据模型构建、实时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持、数据关系智能挖掘等技术,研发医保智能运行决策平台产品,创新性从“全面覆盖、最小颗粒”的角度建立全业务、全过程、全实体的数据智能分析场景和模型,为各级医保部门决策、管理、业务、信息等人员提供专业的数据服务;研发医保待遇政策仿真测算产品,构建医保复杂政策模型,可以更加精确地模拟现实世界的医保政策实施效果,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大数据应用产品方面,创新多源数据实体智能匹配、数据自动比对、智能标签生成等技术,研发全民参保精准扩面产品,形成大数据辅助精准参保扩面的新模式,未来将紧跟国家局参保扩面要求,可快速复制推广至其他省市医保局;创新图、序列、异常检测等欺诈风险识别技术,研发医保反欺诈预警产品,构建30余个算法模型,应用于住院数据筛查、门诊数据筛查、DIP\DRG监管等基金监管场景,欺诈行为平均侦测时间、精准识别能力和覆盖范围行业领先,将面向各级医保部门持续推广。

    (2)智慧医疗 公司紧跟《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等政策部署,围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构建数智医疗健康生态体系,打造数智融合创新应用,重塑智慧医疗新模式,推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在医院医疗医保一体化服务方面,公司已形成完善的医疗健康产品体系,提供医保医疗综合性一体化服务。

    公司创新医保移动支付、可信支付、诊间结算、床旁结算等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等200余家医院上线应用,使群众看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在智慧医院方面,研发新一代智慧医院产品,全面对标新一代的国家标准,以AI技术构建情境大脑,支撑高级别的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互联互通等评定,包括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集成平台、数据中心、综合支付对账平台、掌上医院、互联网医院等,在多家医院上线应用,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安全、更加体贴的医疗服务,助力医院不断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

    在区域卫生方面,升级完善互联网+便民惠民服务平台、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区域云电子病历系统等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多地卫健委推动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3.智能用电公司在智能用电领域拥有近30年的服务经验,服务范围覆盖全国1/6的省级电力企业,所采集、处理、分析的电量超过全国的1/8,持续深耕用电信息采集业务领域,并基于海量用电数据开展了一系列基于数据智能的大数据分析服务。

    同时,按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拓展新型负荷管理业务,参与山东、重庆、宁夏等地区负荷管理、负荷控制、需求响应等系统建设与提升,新签合同额2,491万,较上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报告期内,新开拓内蒙古、湖南等电力市场。

    在用电信息采集领域,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支撑能力拓展提升两年(2022-2023年)行动方案》要求,不断深化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部、相关产业公司及市县公司的业务合作。

    持续深耕山东、重庆等优势地域市场,从前置通信、数据计算、“总部-省”两级贯通、档案数据模型管理等维度入手,持续优化提升新一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各项功性能水平,有力推进了新一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实用化进程。

    依托海量用电信息采集数据,在山东、重庆、湖南等省份积极拓展延时复电、分时电价、煤改电、采集信道管理、统调电厂监测等多元化业务应用产品,在提升用电信息采集业务数据应用水平的同时,不断丰富公司的用电信息采集产品线。

    依托电表时钟管理、数据精准补招、同期线损分析等产品,加速推进“总部-省-市-县-所”五级单位的一体化市场布局。

    在新型负荷管理领域,公司积极把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机遇,持续拓展智能用电业务新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在新型电力负荷管理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中标重庆新型负荷管理系统数据贯通优化服务、负荷资源监测管理能力提升、系统实施服务,山东负荷管理功能优化、有序用电与需求响应能力提升,宁夏需求响应方案落地适应性升级改造等项目,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有望带来新的业务增长机会。

    在智能用电新产品创新方面,公司深耕智能用电业务领域,准确把握新时代下数据价值变现的发展机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用电业务深度融合,持续拓展各类典型业务场景下的数据分析与应用。

    大数据建模预测产品方面,依托公司自研的短期用电量预测、用电负荷预测、光伏负荷预测等一系列用电预测模型,通过精准的数据预测和方案智能编排,有效支撑了新型电力负控系统中有序用电、需求响应等业务的有序开展,并在国网重庆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电力公司等多个项目进行落地,有效支撑了山东、重庆负荷管理相关工作,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未来可在售电市场预测、现货交易等领域进行应用。

    大数据算法分析产品方面,创新研发营业厅视频分析产品,研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营业厅视频分析平台,实现了对营业厅内人员聚集、火灾险情、物品遗失等多种行为场景的高效分析与管理,并在国网重庆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电力公司落地应用,有效支撑了营业厅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支撑数字化营业厅建设提供典型场景和案例。

    大数据应用产品方面,公司依托用户交互数据构建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模型,将其应用到用电信息采集业务系统中,有效解决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信息过载和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的问题,通过精准地识别用户的偏好和需求,智能推送与其兴趣点高度匹配的功能和服务,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4.数据要素服务在数字经济、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公司依托完全自主可控的“大纬链”技术体系,定位为数据要素交付服务商,形成了“1+6+N”成熟完备的产品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发布《大纬链技术白皮书》,中标济南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项目,公积金数字黄河链全面覆盖山东省16地市,人社链新增宁夏、四川两省,数字保险箱累计开户超过1,200万户,标志着公司在数据要素服务领域的技术体系日臻完善,实践落地与商业模式日益成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报告期内,该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61.5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63%;新签合同金额4,621.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94%。

    数据要素交付通道(区块链平台)建设层面:人社链建设情况,承建全国服务人口规模最大的行业区块链平台—“全国人社区块链基础服务支撑平台”,报告期内完成部级人社链初验,助力人社部完成中央网信办“区块链+人社”特色领域试点工作,省级人社链新增宁夏、四川,目前已覆盖山东、四川、西藏、宁夏、天津等五个省市,依托人社链拓展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劳务实名制区块链建设,进行政企联动业务场景的探索。

    公积金链建设情况,报告期内新增青岛、烟台等7地市,公积金数字黄河链业务延伸至山东沿黄9地市外的其他地市,实现山东省16地市全覆盖,并实现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银川等沿黄流域省会城市共建共用。

    城市链建设情况,报告期新增山东枣庄、四川达州等地市,目前覆盖山东省链、济南等11地市的山东省城市“链网”已基本形成,并开展菏泽“城市链+数字政务”融合应用,拓展城市链业务场景。

    医保链建设情况,报告期内新增14个统筹区,已完成全省18个统筹区医保链节点部署。

    数据交付服务层面: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普惠保险、司法公证等场景的数据交付服务。

    普惠金融领域,截至报告期末,已在30家银行的92款信贷产品中实现数据链上授权应用,累计查询71.5万人次,发放贷款41.5万笔,实现授信536.5亿元,目前该服务模式在威海、东营、德州、聊城、菏泽等地逐步探索推广。

    普惠保险领域,惠民保投保场景中,已支撑2,135万人次成功投保,投保金额达到28.5亿元;惠民保理赔场景中,一站式联网结算达8,000+笔/市/天,累计结算1,600万笔,赔付金额约11.01亿元。

    扩展商业理赔和补充医疗报销业务场景,依托医保链支撑济南市10家商保机构40余款保险产品以及烟台市中国人寿费用补偿型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全线上、无纸化快速理赔业务场景的开展。

    在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场景中实现职工精准授权医保数据,辅助企业高效无纸化办理报销业务,具备良好的复制推广价值。

    司法公证领域,报告期内,济南新增14个公证处接入。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层面:依托区块链数据交付平台,从基础制度、基础设施、运营平台、生态聚合、产业赋能等方面,构建了系统、完整、可持续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体系。

    报告期内中标济南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建设项目,目前平台已经上线试运行,支撑实现公共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数据要素生态合作层面:报告期内,公司承办了首届“区块链+数据要素”赋能山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会上正式发布了山大地纬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纬链技术白皮书》及“大纬链”可信数据服务平台。

    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探索数据的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加快推进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增添了科学理论动能,进一步推动“区块链+”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建设充分赋能,打造全国数字样板。

    2023年11月,公司承办了“2023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融合创新发展专题会议”,深度聚焦区块链前沿技术创新,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探索区块链技术与数据要素在不同行业中的融合创新应用、讨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共话融合发展强劲路径,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上,济南市数据要素可信流通合作联盟正式签约成立,并在山大地纬设立创新基地,以此为枢纽,共同构筑数据流通与发展新格局,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公司积极与各地数交所沟通合作,报告期内全资子公司北京地纬赛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数据服务商,参与《数据交易服务指南》、《数据资产质量评估指南》北京地方标准编写。

    服务济南公共数据和个人隐私数据通过“泉城链+数字保险箱”与北数所平台对接业务,逐步构建区块链数据互联网,为建设全国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及运营贡献地纬方案,“北数所与济南市大数据局跨区域公共数据交易”案例入选《2023年数据交易领域标准应用案例集》。

    数据要素技术荣誉层面:报告期内,“大纬链”通过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全部359项检测,完全覆盖区块链技术作为金融应用科技产品需通过的所有项目,这是“大纬链”继2022年一次性通过中国信通院可信区块链7项评测后,在金融领域数字化服务能力和实力再次获得权威认可,标志着山大地纬区块链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走在全国前列,也进一步验证了大纬链功能的全面性和性能的领先性。

    “大纬链”获得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颁发的“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证书”,成为继微众银行FISCOBCOS区块链底层平台、蚂蚁集团蚂蚁链产品后第三家通过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认证的区块链产品,并荣获国推认证“区块链优秀获证单位”。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依托的创新成果“基于区块链的数据要素流通技术与平台”通过山东计算机学会科技成果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山东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关键技术”入选“山东省数据要素领域突破性创新技术”。

    “数字黄河链-公积金跨域无证明通办支撑平台”入选中央网信办2023年区块链创新应用十大优秀案例,“基于区块链的求职招聘应用场景”、“山东省数据链精准授权平台实现公共数据安全可信共享开放”两项创新成果入选创新应用案例。

    “‘泉城链’支撑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被中国信通院评为2023年度优秀城市链;“泉城链可信数据交付平台”荣获山东省数字政府“创新示范应用”;“区块链+电子劳动合同系统”入选2023年工信部以及山东省工信厅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优秀解决方案;“可信数据流通体系赋能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入选2023年工信部以及山东省工信厅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优秀解决方案。

    (二)主要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向客户提供软件开发、产品化软件、运维及技术服务、数据治理、系统集成、硬件销售形成的收入和相应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各级人社局、医保局、数据局等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国家电网及社会企业等客户,盈利来源较为稳定,盈利模式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不会产生较大变动。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公司新兴的数字政府与数据要素服务业务,除收取传统的项目建设及运维收入外,还可能收取数据通道服务、数据运营服务相关的技术开发与服务收入。

    2.采购模式公司采购内容主要包括系统中间件、操作系统、开发工具、数据库等软件产品或技术服务,以及针对单个项目的部分硬件设备及外包服务等。

    公司成立招标采购办公室负责管理和执行,建立了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从采购需求、计划、比价、供应商资质审核、质控、验收等各个环节均形成了明确的标准,确保所采购的产品和服务质优价廉、满足需要。

    3.研发生产运维模式公司以前沿技术为导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坚持独立自主可控,建立了“基础技术-支撑平台-解决方案”的三级科创研发体系,实现了先进技术研发、软件开发与运维服务的一体化。

    公司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参与共建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内部设立了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能够密切跟踪国内外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研发了大纬链平台、数据要素流通技术平台、EasyAI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智能研发平台、自主可控低代码开发平台、数据库中间件VanirDB等研发平台和组件,支撑应用软件敏捷、高效开发;各业务中心利用上述智能研发平台,对客户需求可以快速实现和交付,提高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4.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方式进行销售,一般通过公开招投标等形式获取订单。

    由销售团队划分形成区域化营销网络,形成对全国市场的覆盖,跟踪项目机会;由各业务中心售前支持团队随时支持,以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打动客户,最终通过公开招投标等形式获取订单。

    (三)所处行业情况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2023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稳步向好,软件业务收入高速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根据工信部发布数据,2023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8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23,258亿元,同比增长13.4%,软件业务收入实现高速增长。

    分领域情况来看,软件产品收入平稳增长。

    2023年,软件产品收入29030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23.6%。

    其中,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824亿元,同比增长12.3%;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较快增长。

    2023年,信息技术服务收入81,226亿元,同比增长14.7%,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1.3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5.9%。

    其中,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12,470亿元,同比增长15.4%,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15.4%,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设计收入3,069亿元,同比增长6.4%;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11,789亿元,同比增长9.6%。

    此外,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和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软件产品收入平稳增长。

    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中国建设成效显著。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2522”的整体框架,标志着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整体布局、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当前,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2022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9.2万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为41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分别为18.3%和81.7%,数字经济的二八比例结构较为稳定。

    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升。

    总体看,我国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从2012年的1.66上升至2022年的1.75,数字经济生产率水平和同比增幅都显著高于整体国民经济生产效率,对国民经济生产效率提升起到支撑、拉动作用;数据生产要素价值进一步释放。

    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加快建设,破解数据价值释放过程中的系列难题。

    同时,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进程加快,数据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流通等市场化探索不断涌现。

    数据智能领域进入发展快车道。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中,我们正在见证一个由数据智能驱动的世界。

    数据智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来采集、存储、治理、分析实时和离线的海量多模态数据,通过业务贯通、数智决策和流通增值三个层面,为传统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放大效应。

    当前海量多模态的数据规模扩张与业务场景下分析决策需求的落地,共同推动了数据智能市场的快速增长。

    IDC最新发布的Global DataSphere 2023显示,中国数据量规模将从2022年的23.88ZB增长至2027年的76.6ZB,年均复合增长速度达到26.3%,为全球第一,其中政府、媒体、专业服务、零售、医疗、金融为主要分布领域。

    (1)人社领域2023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推行数字化改革,构建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人社工作新形态,发展数字政务、赋能数字经济、助力数字社会,以数字人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同时,方案特别提到,要坚持数据赋能。

    树立数字化思维,强化全流程进系统,形成全周期数据链,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先导作用,让数据在政策实施、支持决策、服务群众、配置资源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提升人社领域管理服务水平,赋能政府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

    该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数字人社建设体系初步形成,人社数字化底座基本建立,“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成效更加广泛,人社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业务实现有机联动,建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同高效的人社一体化发展格局。

    到2027年,数字人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数字化管理新体系、服务新模式、监管新局面、决策新途径、生态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全国人社领域数字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成熟完备,实现整体“智治”。

    《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为人社信息化行业带来深远影响,不仅提升了人社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为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医保医疗领域医保核心系统服务需求和DRG/DIP系统建设需求有望带动医保信息化市场稳步发展。

    当前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已基本建立,平台已在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域上线。

    虽然后续医保核心系统的建设需求预计会逐步减少,但医保数据治理与分析系统、公众服务和增值业务系统的需求将随着核心系统建设的完成而加速展开建设。

    同时,DRG/DIP系统的建设需求在三年改革行动计划期间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

    IDC预测,医保核心系统服务需求和DRG/DIP系统建设需求有望带动医保信息化市场稳步发展。

    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5.1亿元,2022-2027年预计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1.0%,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0.8亿元。

    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下沉基层医疗机构新阶段。

    《“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实现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三级医院实现核心信息全国互通共享等发展目标。

    当前,我国互联互通的平台基础已逐步夯实,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1,700多家互联网医院,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60多个城市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码)通”,2,2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互通。

    预计随着规划的逐步落地,院内和公共卫生机构医疗信息化建设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此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医保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不断深化,不仅提升了医保医疗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还为参保人员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推动了医保医疗信息化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3)用电领域当前我国提出了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因此传统电网需要向数字化智能化电网转型,需对电网企业发、输、变、配、用等环节的软件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实现电网、设备、客户状态的动态采集、实时感知和在线监测,提升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缓解电力供需不确定并存带来的电力平衡压力。

    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到2030年,能源系统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体系初步构筑、数据要素潜能充分激活,一批制约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能源系统智能感知与智能调控体系加快形成,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能源系统运行与管理模式向全面标准化、深度数字化和高度智能化加速转变,能源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能源系统效率、可靠性、包容性稳步提高,能源生产和供应多元化加速拓展、质量效益加速提升,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对能源行业提质增效与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的支撑作用全面显现。

    在电网投资方面,“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南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预计近3万亿元,显著高于“十三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2.57万亿元和“十二五”期间的2万亿元。

    预计随着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全面推进,电网智能化市场空间将不断被释放。

    (4)数据要素领域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明确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文件,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标志着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资源和重要生产力。

    随着《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20条政策举措,正式确立了“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运行机制。

    此后,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并发布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重点布局12个行业领域。

    财政部发布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数据要素资产正式从2024年1月1日入表。

    上述重磅政策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数据要素市场提升到全新战略高度。

    同时,全国各省市相继发布多项政策,推动数据要素商业模式落地。

    随着相关政策不断落地,未来各行各业对数据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多个行业的数据要素交易流通规模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山大地纬是国内领先的“AI+区块链”科技服务商,起源于山东大学,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公司以“AI+区块链”为核心驱动力,赋能智慧人社、智慧医保医疗、智能用电等传统优势业务领域,面向人社局、医保局、数据局等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国家电网及社会企业等客户提供行业新兴应用软件开发、技术服务、数据治理及系统集成等产品和服务。

    在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和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积极参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交付通道建设、数据交付服务及数字政府建设,积极探索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在普惠金融、普惠保险等多应用场景取得快速发展。

    公司市场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100多座城市,为全国近5亿人口提供服务。

    分行业来看,公司在智慧人社行业、智慧医保行业、智能用电行业位居行业重要地位,部分细分领域居行业第一梯队。

    在智慧医疗行业,持续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形成了错位竞争优势,在山东省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在新兴的数据要素服务行业,公司研发和技术投入较早,依托完全自主可控的区块链技术,定位于数据要素交付服务商,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商业模式和落地应用,卡位优势明显,占据领先地位。

    公司是人社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合作伙伴,是数字人社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依托“产学研用”优势,用技术、数据赋能于业务,形成“一体化+场景化”的数字人社整体解决方案。

    具备较强的整体规划和总集建设能力,拥有市场上领先的数字人社全业务条线产品和解决方案,参与了山东、安徽、江苏、甘肃、四川、深圳等20多个省市的数字人社建设。

    坚持数据赋能,强化人社业务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助力构建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人社工作新形态。

    医保行业,公司作为国家医保局服务厂商,持续做好国家医保局信息平台的运维服务,并不断向各省份拓展,报告期内开拓江西、贵州等省份医保业务,业务全面覆盖医保经办服务、基金监管、医药价格、数据治理和应用等核心业务板块,公司在医保领域的行业口碑和竞争地位获得大幅提升。

    医疗行业,公司注重医保服务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在以支付结算为核心的产品上形成了错位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患者体验,优化医疗服务。

    同时,报告期内,研发新一代智慧医院产品及解决方案,在多家医院上线应用,市场反响良好,有望带领公司进入医疗信息化、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厂商行列,推动公司智慧医疗业务快速发展。

    公司深耕用电行业近三十年,覆盖网省约占国家电网全部网省的1/6,所采集、处理、分析全社会用电量超过全国的1/8。

    报告期内,进一步参与新一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稳固公司在用电信息采集领域地位。

    同时,积极把握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机遇,开展新型负荷管理业务,在重庆、山东、宁夏等网省公司落地各类业务应用,拓展智能用电业务发展新增长点。

    本年度通过用电大数据应用、科技项目研究等渠道,在保持原有省份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完成湖南、内蒙古等多个省份的市场拓展工作。

    在此基础上,支撑各地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并得到用户高度评价,公司大数据产品推广运行蕴藏着巨大潜力。

    数据要素服务业务是公司着重发展的新兴业务,是数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从事多年的智慧人社、医保、医疗、用电等业务客户均拥有海量的高价值数据资源,定位为数据要素交付服务商,定位清晰明确。

    自2015年即开展区块链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在普惠金融、普惠保险等场景的数据通道服务,取得了一大批技术、产品、案例的荣誉,具备先发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要素流通技术与平台”通过山东省计算机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获得“国际先进”评价,且该成果获得了多项部级、省级荣誉奖项,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依托该成果构建了完整、系统、可持续的数据要素流通体系,形成了公共数授权运营平台产品,既有理论方法指导,又有平台支撑,可全面复制推广。

    目前已在济南市落地,支撑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同时,公司注重合作生态建设,积极与各地数交所开展合作,并积极参与编制数据要素相关标准规范。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1.数字化转型及数字化改革是大势所趋当前,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正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做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战略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将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2、数据要素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在驱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发挥关键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

    2023年是我国推进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标志性的一年,从顶层设计到体制改革再到落地实施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数字中国建设作出整体布局。

    组建国家数据局,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在数据发展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上迈出一大步。

    发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推动数据要素从概念进入落地阶段。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已成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驱动创新发展的关键,随着“数据要素×”行动的持续推进,数据要素在场景应用中将实现数据价值的充分释放,进一步赋能千行百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3.区块链可信数据互联网成为释放数据价值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推动第三代互联网在数据交易所应用试点,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通重点行业及领域各主体平台数据,研究第三代互联网数字身份认证体系,建立数据治理和交易流通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第三代互联网即Web3.0,它是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去中心化、安全、隐私保护、用户掌控数据的互联网,既是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规模的重要一环,也是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的重要基础。

    国家提出Web3.0战略布局,预示着数字经济开启了新篇章,而它与数字经济结合的落脚点便是数据要素。

    在数据要素领域,区块链可信数据互联网就是具有Web3.0特征的典型应用之一,具有服务规模大、存储数据多、链接主体多、支撑场景多等特征,政府部门、可信社会机构可共同构建大规模的、权威可信的、具有Web3.0特征的区块链数据互联网作为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与壮大。

    4.数据智能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实现业务自动化的同时,也产生了海量数据,蕴藏着可开发的巨大价值。

    海量数据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能够大大提高数据分析效率,让我们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变得可能,从数据中获取更准确、更深层次的知识,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更准确的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数据就具备了“智能化”的特性,又进一步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数据智能在政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升政府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还可以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数据智能正在成为推动政务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在医疗领域,通过实时分析医院医疗资源的各项数据,可以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系统的运行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数据智能行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遇。

    5.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ChatGPT的横空出世拉开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序幕,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的问世再一次引发全球热议,从大语言模型到多模态模型,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带来无限的可能。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始终将促进人工智能和经济融合发展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人工智能+”的提出,将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在医疗领域,AI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智能问诊、智能就医、个性化诊疗、医疗协同等多个方面,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为医护人员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在人社领域,AI技术在智能咨询、智能培训、智能帮办等方面进行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数字化的智能服务。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2023年2022年本年比上年增减(%) 2021年总资产1,729,896,487.031,687,169,158.932.531,721,172,342.9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44,014,617.291,296,783,286.043.641,273,136,872.31 营业收入537,716,757.65453,909,101.1818.46637,509,880.4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153,724.2761,912,476.2331.08103,100,055.1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7,913,153.5745,923,636.3347.8885,474,815.7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113,250.8339,924,845.63不适用95,414,884.45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6.114.82增加1.29个百分点8.30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20290.154831.070.2577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20290.154831.070.2577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22.0528.50减少6.45个百分点18.82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第一季度(1-3月份) 第二季度(4-6月份) 第三季度(7-9月份) 第四季度(10-12月份) 营业收入101,965,867.5699,840,413.12100,478,111.87235,432,365.1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50,249.806,051,624.4410,997,737.2849,954,112.7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2,119,220.563,159,985.909,228,186.6943,405,760.4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4,752,786.86 -49,720,899.0812,164,337.9076,196,097.21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适用 √不适用 4股东情况4.1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单位:股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12,123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11,977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0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0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股东名称(全称) 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 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包含转融通借出股份的限售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性质股份状态数量山东山大资本运营有限公司118,342,40029.58118,342,400 无国有法人国寿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国寿成达(上海)健康产业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35,750,70020,591,7605.1520,591,760 无境内非国有法人洪晓光 14,064,1923.5214,064,192 无境内自然人郑永清 14,042,6883.5114,042,688 无境内自然人张世栋 14,018,4403.5014,018,440 无境内自然人王新军 13,950,0403.4913,950,040 无境内自然人李庆忠 13,610,3443.4013,610,344 无境内自然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商智能生活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7,000,0007,000,0001.757,000,000 无国有法人孙明-300,0006,294,0481.576,294,048 无境内自然人陈辉-4,046,0355,819,1411.455,819,141 无境内自然人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适用√不适用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适用 □不适用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适用 □不适用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适用√不适用 5公司债券情况□适用√不适用 第三节重要事项1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参见本章节“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的相关表述。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第一节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重大风险提示 3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7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8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智慧人社 2.智慧医保医疗 (1)智慧医保 (2)智慧医疗 3.智能用电 4.数据要素服务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2.采购模式 3.研发生产运维模式 4.销售模式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人社领域 (2)医保医疗领域 (3)用电领域 (4)数据要素领域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数字化转型及数字化改革是大势所趋 2、数据要素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3.区块链可信数据互联网成为释放数据价值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4.数据智能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5.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4股东情况 4.1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5公司债券情况 第三节重要事项 1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点击浏览阅读报告原文
    数据加工,数据接口
    温馨提示
    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