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研报
  • 精选研报
  • 知名分析师
  • 经济数据库
  • 个人中心
  • 用户管理
  • 我的收藏
  • 我要上传
  • 云文档管理
  • 我的云笔记
  • 国信证券(香港)-银行业点评:普惠小微迈向量质齐增阶段-240520

    日期:2024-05-21 10:04:01 研报出处:国信证券(香港)
    股票名称:银行业 股票代码:
    研报栏目:港美研究 王剑,陈俊良  (PDF) 9 页 876 KB 分享者:liux******125 推荐评级:超配
    请阅读并同意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

    1. 用户直接或通过各类方式间接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服务和数据的行为,都将被视作已无条件接受本声明所涉全部内容;若用户对本声明的任何条款有异议,请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全部服务。

    2. 用户需知,研报资料由网友上传,所有权归上传网友所有,慧博投研资讯仅提供存放服务,慧博投研资讯不保证资料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或品质;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内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权的情形,应该及时向慧博投研资讯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慧博投研资讯将遵循"版权保护投诉指引"处理该信息内容;

    4.本条款是本站免责条款的附则,其他更多内容详见本站底部《免责声明》

    研究报告内容
    分享至:      

      事项:

      2018年监管部门针对普惠小微就正式提出“两增两控”目标,2020-2022年又对大行(本文大行指五大行,因邮储银行考核任务不同)普惠小微信贷增速提出明确的量化考核要求,分别要高于30%、40%和30%。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过去几年在政策和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双重推动下,大行成了小微信贷投放的主力军,规模增长迅猛,市场份额提升至约40%的高位。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这对中小银行信贷投放形成了一定挤压,中小银行信贷增速明显回落,但部分优质中小银行普惠小微规模仍实现了不错增长。同时,小微信贷利率大幅下行,大行2023年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利率普遍降至3.8%以下,拉动整个市场的小微信贷利率也大幅下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明显缓解。资产质量方面,由于大行下沉客户时并没有下沉风险,大行倾向于做抵押类业务,因此普惠小微贷款资产质量整体保持在较好的水平,截止目前未暴发严重问题。

      自2023年开始,普惠小微转变增长方式的政策意见不断出台,比如,明确“两增两控”不再做硬性要求;提出要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对不同类型银行的职能定位予以明确,并在风险方面要求银行金融机构严格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业务,避免一哄而上和过度授信等。这意味着普惠小微开始从量增转向量质齐增阶段,我们判断大行普惠小微走向市场化经营,中小银行机构则立足当地寻求差异化经营,建立错位竞争的新格局,2023年下半年大普惠小微市场份额已趋于稳定。2024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要求实现2024年普惠信贷供给保量、稳价、优结构的目标,更好满足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及重点帮扶群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同时,年初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认定标准从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预计2024年普惠小微均衡新格局将形成。

      引言

      我们于2023年3月发布的报告《行业专题:大小行小微金融逐步达到新均衡》指出,过去几年在政策和自身发展需求双重背景下,大行成为了小微信贷投放的主力军。这大幅改善了小微企业融资状况,但同时也对原来的小微市场主力军中小行形成了较大竞争压力,改变了原有的小微市场格局。同时,我们预计伴随经济复苏,部分特定政策也将逐步退出,大行小微业务回归市场化经营,中小行在过去几年竞争中也基本找到了与大行差异化竞争的小微业务模式,新的小微市场均衡格局正在逐渐形成。不过此后经济复苏低于预期,普惠小微政策退出缓慢,且资产荒进一步加剧,因此大行和小行在小微领域的竞争持续处在白热化阶段,2023年大行持续大力度投放普惠小微信贷,对中小银行形成了一定的挤压。因此,本报告跟踪普惠小微市场最新情况以及基于最新环境展望未来普惠小微发展态势。

      普惠小微现状:“增量扩面降本”成效显著,资产质量稳健

      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在2024年3月末达到33.41万亿元,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6200万户,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被极大的缓解。一方面受益于政策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另一方面受益于经济增速换挡,新形势下银行传统业务的资产荒加剧,普惠小微金融领域空间广阔,成为各家行发力的重点。过去6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年均复合增速为12.0%,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达到29.8%。2024年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投向普惠小微企业的比重为25.2%,2018年一季度仅为5.0%;2024年3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达到13.5%,2018年3月末仅为5.6%。

      同时,2024年一季度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利率降至4.42%,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也得到有效缓解。普惠小微贷款利率持续下降,2024年一季度新发放利率4.42%,较2023年新发放利率下降了0.36个百分点,较2018年下降了3.51个百分点。相对应的,2024年3月金融机构新发放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9%,较2018年12月新发放利率下降了1.65个百分点,其中3月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3%,较2020年6月新发放利率下降了0.91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利率降幅更大。

      资产质量方面,相关部门并未披露最新的普惠型小微贷款不良率,但在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有关情况会议上指出,截至2022年4月末,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余额4476亿元,不良率为2.18%,与年初持平。同时,从5家上市银行披露的数据来看,小微贷款不良率均低于公司贷款总额不良率,且均处在较低水平。这表明大型银行下沉客户时并没有下沉风险,大型银行倾向于做抵押类业务,因此资产质量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市场格局:大行规模占40%,逐步趋于稳定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头雁效应”明显,大行普惠小微份额提升至40%,农商行份额降幅最大。国有大行依靠资金优势和客户优势实现了普惠小微信贷规模的迅猛扩张,2019-202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年均复合增速为25.3%,其中,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37.2%、21.3%、22.9%和16.7%。2023年末,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小微信贷市场份额分别为39.8%、16.1%、13.6%和28.1%,大行市场份额较2019年3月末分别提升了14个百分点,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市场份额则分别下降了2.7个、1.3个和11.2个百分点。不过环比来看,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市场份额较9月末分别提升了0.0个百分点、下降0.1个百分点、提升0.2个百分点和下降0.2个百分点,份额趋于稳定。

      近年来中小型银行贷款增速明显回落,主要是经济复苏缓慢,中小微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弱,因此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下降。但大型银行普惠业务高增客观上对经营本地市场的地方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形成挤出效应也是拖累中小银行信贷增速的重要原因

      上市银行普惠金融透视:利率降至低位,差异化经营特色明显

      大行是这轮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主力军,2023年末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是2.46万亿元、2.23万亿元、1.76万亿元、1.46万亿元和0.59万亿元,2019-2023年5年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45.7%、48.3%、42.0%、21.8%和40.4%,期末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0.9%、8.5%、8.8%、17.9%和7.4%。邮储银行增速低于其他大行,主要是邮储发力普惠小微较早,贷款余额投向普惠小微的比例处在高位,因此小微考核目标与其他五大行不同。

      新发放贷款利率方面,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2023年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分别为3.67%、3.55%、3.54%和3,43%,邮储银行为4.61%。近年来大行普惠小微信贷利率持续大幅下行,当前利率已降至非常低的水平。

      户均规模方面,2023年末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普惠小微户均规模分别是69.5万元、151.9万元、164.2万元、67.4万元和172.8万元,除了长期深耕县域的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户均规模不大之外,其他大行户均规模均比较高且呈现不断抬升态势,这也证实了大型银行倾向于做抵押类业务

      部分中小银行立足当地特色化经营,普惠小微贷款仍实现了不错增长。上市银行2023年普遍加大了对普惠小微信贷的投放力度,大行投放虽然对中小银行形成挤出效应,但部分中小银行立足本地特色化经营,

      普惠小微贷款仍实现了不错增长。8家股份行中有2家增速在20%以上,13家城商行中有6家增速在20%以上,6家农商行中有3家增速在20%以上。普惠小微占贷款总额来看,城农商行占比普遍较高,其中瑞丰银行占到39.9%。户均规模上,各家上市行差异较大,统计的上市银行中上海银行普惠小微户均规模仅32.9万元,南京银行则高达292.9万元。新发放贷款利率方面,大行利率普遍在3.8%以下,中小行利率大多在4.0%以上,其中宁波银行6.15%最高,南京银行、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利率则在4.0%之下

      展望未来:重量转向量质并重,市场形成新均衡格局

      引导普惠小微转变增长方式的政策持续出台,普惠小微从量增转向量质齐增。针对普惠小微,2018年监管就正式提出“两增两控”目标,“两增”即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的同比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两控”是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和贷款综合成本。2020-2022年又对大型银行普惠小微信贷增速提出明确的量化考核要求,分别要高于30%、40%和30%。

      但2023年以来,普惠小微政策体现出从重量向量质并重转变的信号,(1)2023年4月,监管发布《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明确“两增两控”不再做硬性要求,而是要形成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总体继续保持增量扩面态势,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逐步降低。(2)202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要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等。(3)2024年初监管调整普惠贷款的主体口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1月24日表示,将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认定标准从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央行扩大普惠型小微贷款计量口径,主要是考虑扩大普惠型小微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但也体现了构建多层次普惠金融体系的思路。(4)2024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要求实现2024年普惠信贷供给保量、稳价、优结构的目标,更好满足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及重点帮扶群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5)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监管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建设,将“五篇大文章”纳入战略规划和年度重点任务。同时,对不同类型银行的职能定位予以明确,并在风险方面要求银行金融机构严格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业务,避免一哄而上和过度授信。

      大行下沉由政策驱动为主走向市场驱动为主,中小银行机构则立足当地寻求差异化经营,建立错位竞争的新格局。大行普惠金融回归市场化经营后,需要满足小微业务经营的核心原理:

      合理利润=信贷利率-资金成本-业务成本-风险成本

      目前大行普惠小微利率已降至非常低的水平,预计未来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商业模式上,预计大行普惠小微仍以抵押类为主,且不断深化线上模式。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则需要走差异化专业化发展之路,即依托地缘人缘优势,服务大行过滤掉的优质客户,实现错位竞争;同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增值服务,增强客户粘性,提升客户综合价值。

      投资建议

      我们判断二季度市场对于政策和经济的预期会朝着有利方向变化,政策持续引导降低存款成本来缓解净息差下行压力。因此,我们判断一季度银行业绩完成寻底。当前银行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后续业绩增长预期平稳,估值下行风险很小。若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有望推动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我们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个股方面,一是建议在行业整体低估值的情况下布局长期前景优秀的银行,包括招商银行、宁波银行;二是推荐以中小微客群为主、特色鲜明的小型农商行,如常熟银行;三是对于追求低波动、绝对收益的资金,建议关注股息率较高且分红记录稳定的银行。

      风险提示

      若宏观经济大幅下行,可能从净息差、资产质量等多方面影响银行业

    我要报错
    点击浏览报告原文
    数据加工,数据接口
    我要给此报告打分: (带*号为必填)
    *我要评分:
    暂无评价
    相关阅读
    2024-06-06 港美研究 作者:王剑,陈俊良 18 页 分享者:wu***i 优于大市
    2024-05-27 港美研究 作者:王剑,陈俊良 12 页 分享者:sha****02 超配
    2024-05-07 港美研究 作者:孔祥,陈俊良,王剑 4 页 分享者:lib****go 买入
    2024-05-07 港美研究 作者:陈俊良,王剑 20 页 分享者:hany******190 超配
    2024-04-17 港美研究 作者:王剑,陈俊良 10 页 分享者:石头***7 超配
    关闭
    如果觉得报告不错,扫描二维码可分享给好友哦!
     将此篇报告分享给好友阅读(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
    小提示:分享到朋友圈可获赠积分哦!
    操作方法: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发送给微信好友。
    *我要评分:

    为了完善报告评分体系,请在看完报告后理性打个分,以便我们以后为您展示更优质的报告。

    您也可以对自己点评与评分的报告在“我的云笔记”里进行复盘管理,方便您的研究与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当前终端的在线人数: 67710
    温馨提示
    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