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研报
  • 精选研报
  • 知名分析师
  • 经济数据库
  • 个人中心
  • 用户管理
  • 我的收藏
  • 我要上传
  • 云文档管理
  • 我的云笔记
  • 慧博智能投研-慧博研报炼金之研报头条精华:2024年中宏观展望,疏堵通渠-240621

    日期:2024-06-21 16:04:41 研报出处:慧博智能投研
    研报栏目:投资策略 慧博智能投研  (PDF) 34 页 7,537 KB 分享者:慧博
    请阅读并同意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

    1. 用户直接或通过各类方式间接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服务和数据的行为,都将被视作已无条件接受本声明所涉全部内容;若用户对本声明的任何条款有异议,请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全部服务。

    2. 用户需知,研报资料由网友上传,所有权归上传网友所有,慧博投研资讯仅提供存放服务,慧博投研资讯不保证资料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或品质;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内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权的情形,应该及时向慧博投研资讯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慧博投研资讯将遵循"版权保护投诉指引"处理该信息内容;

    4.本条款是本站免责条款的附则,其他更多内容详见本站底部《免责声明》

    研究报告内容
    分享至:      

      国内——2024年中宏观展望:疏堵通渠

      (一)外循环对出口的传导机制趋于顺畅

      1.欧美去库存结束,外需对我国出口传导趋于畅通

      前两年发达国家去库存时进口大幅低于自身需求,形成外需强但我国出口弱的“传导不畅”特征。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但23Q4以来欧美去库存已结束,发达国家进口再度向需求回归,也带动我国出口向外需水平回归,结构上出现“双回归”特征:

      1)其一表现为发达国家消费品进口向消费需求回归,相应拉动我国消费品出口。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2)其二表现为中间品、资本品进口向工业生产回归,也带动我国中间品、资本品出口。

      2.美国制裁会影响外需传导,但短期影响有限

      外部制裁是导致出口表现可能弱于外需水平的另一来源,但本轮外部制裁对我国出口冲击或相对有限,表现为三个方面:

      1)近两年来我国发展出通过加墨的“出口转移”模式,今年这一手段已持续贡献我国对美出口8个百分点。虽然近期美国在对通过墨西哥的钢材出口转移进行调查,但产业链分工更细的零部件等中间品较难溯源,仍是重要的制裁对冲手段。

      2)我国出口模式已在转型,总体模式从依赖美国的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型,加工贸易内部也出现“提档升级”特征,降低对美国依赖。

      3)本轮美国制裁自由度低于2018年,源于美国高通胀与财政赤字压力下、仍依赖中国供给,本次“180亿”关税清单“雷声大雨点小”就是证据之一。

      3.中国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全球出口改善也利好我国

      从中长期来看,近十年我国出口份额中更多是中间品与资本品份额提升,显示我国更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帮助海外经济体工业化之路,而不是与其他国家继续开展低附加值消费品市场竞争。

      今年伴随发达国家去库存结束、进口回升,新兴国家出口均明显反弹,也将相应拉动我国中间品、资本品等协同供给出口。相应拉动我国相关商品出口,今年主要受益的领域包括钢材、橡胶塑料等等。

      而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在新兴国家市场中渗透率较低的也集中在中间品、资本品领域,未来拥抱新兴市场工业化机遇、也将是我国出口增长的另一引擎。

      综合分析,在发达国家去库存结束后进口继续向需求回归、美国制裁短期影响有限、我国出口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三大因素下,外循环对我国出口的传导更为顺畅,下半年出口仍将是经济重要支柱。全年增速预计为3.6%。

      4.海外经济:美国消费降温、但投资恢复对冲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美国2024年实际GDP增速在2%左右,主要逆风在于居民收入——消费循环降温,但投资恢复相应能够阶段性支撑经济。

      (二)内循环的“量价”传导却面临阻滞

      1.双碳政策“第三次转型”,适度推升上游大宗价格

      今年双碳政策与16年供给侧改革、21年双碳政策相比均不同,表现为三方面:

      1)供给影响逻辑不同:供给侧改革是投资收缩、产量稳定,双碳政策是产量下行,投资高增、但产能稳定。

      2)行业影响不同:21年“双碳”时煤炭供给也大幅收缩,但今年“双碳”更聚焦稳定煤炭供给、降低煤炭需求。

      3)“双碳”抓手转变:节能(产能改造)比单纯降碳(收缩供给)更重要。这也是为何今年大规模设备更新投资政策出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也有兼顾居民侧节能的考虑。

      因此,本轮双碳对上游大宗的影响是供给收缩、部分需求上升(设备更新),但煤炭供给不会大幅下滑,因而后续上游大宗价格或更多为适度上涨。

      2.但产能压力转移,上游大宗涨价难再向中下游传导

      2023年以来下游价格持续弱于上游传导幅度的现象,近年来首次出现。

      在传统大宗涨价传导框架适用性降低的背景下,产能利用率对于PPI的领先意义开始突出,近年来设备投资大于需求、导致产能利用率下行,产能压力积累。

      产能压力领域转变:上游产能利用率总体趋于改善,中下游产能利用率下行压力更值得关注,这也是为何上游价格难向中下游传导的核心原因。

      拆分贡献来看,若单纯考虑大宗涨价影响,PPI同比降幅早可收窄至0附近,但产能利用率下行相应拖累PPI同比-2.3个百分点、导致PPI深通缩。

      综合分析,后续上游大宗价格上涨,但产能利用率风险或压制中下游价格,整体PPI同比趋于回升,但内部呈现“K型”复苏特征,转正时点或慢于市场预期。

      3.货币政策传导受阻,货币宽松并未有效传导至经济量

      自2022年以来,剩余流动性持续低于稳定核心CPI所需要的力度,M2与社融增速需至少高于名义经济增速7-10个百分点、才能有效拉动核心CPI。

      但从流动性创造机制来看,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已处于历史高位。

      但商业银行信用派生、货币创造不足,导致“剩余流动性”不足。

      货币传导机制受阻,央行货币宽松并未带动银行资产端扩张,也即无法拉动需求与通胀,资金更多是在银行负债端“空转套利”。

      4.“量价”传导受阻,通胀进入K型复苏

      在驱动力走强但传导受阻背景下,通胀进入“K型复苏”,表现为四大领域:

      1)上游大宗涨价,但中下游跌价。

      2)核心商品PPI走弱、但核心商品CPI回升,显示虽然产能利用率下行相应压制下游出厂价格,但终端需求并不弱、且服务业供给出清幅度大于工业,支撑零售价格。

      3)青年就业结构性问题导致房租CPI同比明显下行,而出行相关的核心服务CPI整体稳定。

      4)收入承压下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影响消费,餐饮CPI同比创历史低点(被替代),但旅游CPI同比明显走高。

      展望后续,三季度服务消费环比或趋于回升,但同比增速难以升高。通胀方面,终端需求并不弱但内部“K型”分化,食品涨价(生猪供给持续收缩)、核心商品CPI回升、核心服务CPI稳定,预计全年CPI同比温和回升,年底升至1%左右。

      (三)地产供给超调,导致经济需求侧传导受阻

      1.我国地产症结是供给超调、而非海外需求受损

      我国地产市场症结与海外经验不同,主因政策调控模式不同,海外政策遏制需求导致需求受损,但我国政策更多是遏制供给导致供给超调(房企加速出清),目前地产需求偏弱也源于供给超调的影响。

      2.影响一:地产投资竣工下行,影响企业信用需求

      在供给超调特征下,地产出现投资跌幅大于项目跌幅的特征,保房企力度弱于保项目,根据地产领先指标,下半年投资仍有进一步下行风险。

      从中观证据来看,5月地产施工面积、复工面积加快下滑已在显示投资风险。

      在供给超调拖累投资背景下,竣工风险暴露也是另一问题,而今年是史上最强的期房到期,却遇上了目前极低的期房竣工率,下半年竣工压力也客观存在。下半年缓解竣工风险是重要政策方向。

      在房企供给侧投资、竣工走弱背景下,地产信用需求减少,这是导致目前总体信用需求偏弱、货币政策等需求工具传导受阻的第一个来源。

      3.影响二:供给超调导致居民观望,影响居民信用需求与货币地产政策效果

      地产销售表现冰火两重天:现房、二手房(都是成屋销售)成交火热,期房销售偏弱。

      换言之,降息、降首付、松绑限购限售等地产需求侧政策加码,推动一手现房、二手房销售强劲,居民潜在购房需求并不弱,但担心期房交付风险、“不敢买房”,期房权重又最大,导致整体地产销售表现偏弱,居民信用需求仍偏弱,因而出现了强政策、但弱需求的格局。

      居民观望导致潜在需求以储蓄的形式结存,而并未形成地产成交,也自然无法支撑房价,相应导致房价走弱。

      4.影响三:卖地收入拖累地方财政,也约束财政政策效果

      地产供给超调以来,投资主体减少、土地库存累高导致房地产购地明显下行,拿地主体更多转向非房地产企业。

      但非房企拿地支撑有限,总体土地成交仍趋走弱,相应导致卖地收入难以达到财政预算要求、地方财政承压,也会令政府支出意愿下降、融资需求走弱,约束财政政策效果。

      5.结果:居民储蓄走高、企业存款走低,经济传导不畅

      房地产供给侧问题导致潜在需求无法释放,令房地产实物资产回报率降低,进而导致居民存款难以向企业存款转换、而是进入其他金融资产,居民与企业信用需求走弱也导致居民储蓄走高、企业存款走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没有反映在企业部门,本质上也是经济传导不畅的体现:

      1)房地产供给侧风险令居民信用需求偏弱,这一问题难由货币政策降息等刺激需求方式解决,因而约束信用传导。

      2)居民存款持续走高、企业存款走低,而居民存款走高也变相加剧了企业信用需求走弱与企业存款走低。

      3)虽然近期居民存款回落、但并未形成企业存款,而是向理财、投资资金转化,居民存款与企业存款的真实差异是拉大而不是缩小。

      4)存款内部居民与企业均出现“定期化”特征、资金周转速度降低,企业部门缺的不是“资金”、而是“项目”,项目不足也加剧信用需求走弱。

      (四)政策效果与必要性:产业>财政>地产>货币

      在外循环通畅但内循环受阻的背景下,政策核心并不是刺激经济变量,而是疏通传导机制,基于上文对于传导机制的讨论,后续不同政策效果和必要性不同。

      1.产业:兼顾“进退”,设备投资与产能淘汰并存

      本轮双碳执行进度中节能路线明显慢于降碳路线,未来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节能改造)仍非常必要,也会拉动投资需求。

      但由于本轮产能利用率下滑更多集中在中下游行业,后者并没有“严禁新增产能”的政策要求,因此后续产业政策需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技术标准,配合价格机制等市场手段引导冗余产能出清,从供给侧提振产能利用率、畅通价格传导机制。

      2.财政:较少依赖传导的政策,短期效果更好

      消费的波动性与地产投资下滑令财政有必要更大力度平滑经济。

      而在内循环传导受阻背景下,较少依赖传导的政策效果更直接,下半年仍有必要加快推动基建投资再提速,尤其是与地方政府相关性较低的三大基建。

      1)去年1万亿特别国债项目对水利工程等投资的拉动,目前开工率80%,按财务支出法核算、后续将逐步形成投资。

      2)双碳政策加码重点在于节能改造,后续传统火电改造、提升电网消纳能力、新能源投资有望共同推动公用事业投资增速继续回升。

      3)数字基建继续提速。

      3.地产:供给减少将支撑房价,但更需依赖准财政手段

      在房地产供给出清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住宅供应已大幅下滑40%,下半年伴随地产投资下行,住宅供应的进一步减少有望从供给侧对房价形成支撑效果。

      但消除居民观望情绪有赖于竣工风险的实质性缓和,后者需要进一步稳定房企供给(流动性)的政策加码,目前收储等政策由银行等市场机构执行仍面临阻力(货币传导已受阻),后续需要政策性信贷等准财政手段介入。

      4.货币:角色转向稳定预期,降准降息仍有必要

      在货币政策传导受阻背景下,货币政策角色更多向稳定微观主体预期方向转变,且根据领先指标,下半年仍有降准降息空间。因此我们维持9月降准25bp,7-8月有一次降息10~20bp的预测不变。

      5.总结:下半年政策加力对冲,经济压力相对可控

      展望下半年,外循环传导更趋通畅、支撑经济,但内循环传导受阻需要政策加力对冲。

      政策抓手需要更聚焦疏通传导,而非单纯刺激经济变量政策方面,从疏通传导的效果和必要性来看,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地产政策>货币政策。

      综合分析,在下半年政策进一步加码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有望得到对冲,但目前政策加码的紧迫性较高,我们测算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或将小幅下滑至5.0%,Q3-Q4同比预计为4.5%、4.5%,全年完成5%的目标仍需要依靠政策进一步发力,预计最终经济增速可以保持在4.8%~5.0%左右。

      

    我要报错
    点击浏览报告原文
    数据加工,数据接口
    我要给此报告打分: (带*号为必填)
    相关阅读
    2024-06-28 投资策略 作者:慧博智能投研 38 页 分享者:慧博
    2024-06-27 投资策略 作者:慧博智能投研 30 页 分享者:慧博
    2024-06-26 投资策略 作者:慧博智能投研 26 页 分享者:慧博
    2024-06-25 投资策略 作者:慧博智能投研 32 页 分享者:慧博
    2024-06-24 投资策略 作者:慧博智能投研 4 页 分享者:慧博
    关闭
    如果觉得报告不错,扫描二维码可分享给好友哦!
     将此篇报告分享给好友阅读(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
    小提示:分享到朋友圈可获赠积分哦!
    操作方法: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发送给微信好友。
    *我要评分:

    为了完善报告评分体系,请在看完报告后理性打个分,以便我们以后为您展示更优质的报告。

    您也可以对自己点评与评分的报告在“我的云笔记”里进行复盘管理,方便您的研究与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当前终端的在线人数: 89469
    温馨提示
    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正在加载,请稍候...